2017年12月4日 星期一

MotoGP與WSBK的英國車手們背後的真相

我們非常恭喜Jonathan Rea:上周他在赫雷茲測試打敗當時在那測試的MotoGP車手;他的歷史性的WSBK三連冠;創紀錄的總積分差;他的大英帝國勳章;以及BBC年度運動員提名等等。如此豐盛的收穫,是這位正值巔峰的天才車手應得的。

不過這幾天─赫雷茲測試過後─所有WSBK VS MotoGP的話題,都沒甚麼意義。跑過WSB的Supersport與MotoGP、Moto2的Sam Lowes比誰都明白這點。他在推特上說:「在赫雷茲測試比較WSBK跟MotoGP的都是蠢話。不代表甚麼。那有許多很棒的車手與賽車。用上不同的輪胎。不可能比較。」

就像去年11月一樣,Rea當時也是赫雷茲測試的最速男,媒體對於他的表現是炒得沸沸揚揚。大家都想知道為什麼沒有MotoGP車隊要他。

Rea始終保持沉默。其實有很好的理由。他知道他選擇留在WSBK,毫無疑問地他很滿意自己的決定,也得到相當巨大的成功。Cal Crutchlow選擇不同的道路,在WSBK跑完一個賽季之後,毅然決然轉到MotoGP,當然他對他的選擇也很滿意。

Rea能在MotoGP跑贏比賽嗎?Crutchlow能贏WSBK世界冠軍嗎?或許可以或許不行。未來也不一定能獲得證實。換句話說,這一切都是幻想、猜測。這沒關係,因為只是你自己在猜的,但這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猜想就好比:如果我有翅膀,我也能飛。

還有許多英國車手曾經在兩個比賽都跑過。James Toseland是兩屆WSBK世界冠軍,卻沒辦法在MotoGP跑出成績。Chaz Davies花了五年的時間在MotoGP的二行程時代比賽,從來沒拿到他應得的好車,所以他轉到WSS跟WSBK,跑出不錯的成績。

賽車並不公平,就像人生是不公平的一樣。成敗之間,有太多太多的因素影響了。不會有簡單的方法,沒有捷徑,就算你贏了半打的WSBK世界冠軍也不能確保一定有廠隊要你

某些英國車迷認為那些跑得很快的英國車手是因為國籍問題才進不了MotoGP,大致上是錯的。這觀點有點顧影自憐,認為他們的同鄉車手被不公平的對待;換個說法,他們認為如果不是外國人干涉,他們一定能贏得世界冠軍。他們認為:「Dorna不要英國人比MotoGP。」

要記得很重要的一件事,英國人曾經主宰MotoGP幾十年。1949年至1977年間,英國車手在29個賽季中拿下了381場GP賽的優勝和44個世界冠軍。多年以來,他們是英國、義大利與日本車廠的首選。在那之後的40年後,英國車手只贏過28場比賽,以及唯一一個世界冠軍。日不落帝國威能不再。

英國人怎麼會走到這個地步?曼島TT是罪魁禍首,因為這使得英國專門辦比賽的Auto Cycle Union分心了。TT在1977年失去GP分站位的時候,ACU比較在意留不留得住TT,而不是想辦法讓年輕的英國車手們往GP去發展未來的職業生涯。當時來自義大利、西班牙以及其他國家的賽車聯盟,投入了時間、精力以及金錢來幫助他們的年輕人進入GP,ACU的主席Vernon Cooper卻開倒車。而他還不是唯一一個。

由英國車廠經銷商與進口商贊助的車隊,把他們的重點都放在周年活動上,花了大量的時間,因為TT讓摩托車在英國能大賣。於此同時,歐陸的進口商大多都把錢投入在給車手進入MotoGP競爭。

ACU也把一般的比賽搞得一團糟。接下來的15年,英國摩托車錦標賽成了笑話。ACU也確實是有推動培養年輕人的車隊,但時間太短投資也太少。有時候連參與其中的人也不知道他們在做啥。最著名的就是ACU告訴Bradley Smith─應該說罵─他沒天賦到哪都一樣。

80年代的經濟蕭條註定了英國人在GP沒落的命運。當摩托車銷售與經濟一起崩潰的時候,贊助英國車隊的進口商錢也花光了。解決的辦法就是不要玩昂貴的GP賽事,轉去玩1985年推出的標準公路版賽車Superstock錦標賽。從那之後,大多數的英國車手都是以量產的賽車出名,而不是250、500的GP賽車而聞名。這對這個國家的GP未來是場災難,不過也讓英國車手提前迎接1988年要推出的WSBK。從那之後,英國車手的跳板就是從BSB到WSBK,這就是為什麼英國車手比其他國家的車手贏得WSBK的數量都更多的原因。

但英國沒辦法辦GP的原因卻更早於7、80年代。這個國家早期在GP的成功歸功於這個國家的摩托車產業,大力的推動了本土賽事。但自從這個產業衰退之後,投入英國賽車的錢就越來越少。這是因為摩托車在英國從來沒被賞識。

自從世界第一個專為賽車打造的賽道布魯克蘭在1908年開放給摩托車競賽,摩托車手只能在tatty賽道吃自助餐,而四輪車手則是可以在swish餐廳用餐。在布魯克蘭的四輪比賽跟亞士古賽馬與溫布頓網球一起成為高社會地位運動。但兩輪賽車不行:太髒、太臭、太便宜、不夠貴、不夠迷人。

一直都是如此。毫無疑問的是,Mike Hailwood是有史以來最棒的英國車手。但當他早年獲得世界冠軍成就的時候,英國的泰晤士報對他的成功沒有記載任何一個字。

由於主流媒體對兩輪賽車的興趣缺缺,英國公司幾乎沒有興趣在車手跟車隊身上砸錢,所以成功的可能性很低。沒成功就沒話題性,沒話題性就沒人砸錢,沒人砸錢就沒成功........惡性循環。

跟英國的GP賽情況相反的是西班牙。首位贏得一場GP的西班牙人是Salvador Canellas,他在1969年贏得125cc 世界冠軍。那是Hailwood退休的兩年後。在那之後,西班牙車手一共贏了579場GP比賽跟48個世界冠軍,包含過去10年的17次。

一個錢沒比英國多的國家如何做到這個地步的?簡單來說就是巧妙的計畫、奉獻、金錢、文化、天氣還有─或許也是最重要的─完全沒有像英國車手一開始就受到的冷嘲熱諷。

現在西班牙車手完全主宰MotoGP:車手、贊助商以及媒體,外加西班牙公司掌權。他們到處都是,如果對他們的成功感到訝異那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因為這些機會是每個國家的人都能掌握的。

Dorna常常被指謫是西班牙統治MotoGP的元凶,但西班牙成功的基礎早在Dorna在1992年拿下經營權之前就已經打穩。某些車迷甚至指責這家公司(實際上是由一家英國私人股份集團所擁有)的政治陰謀,試圖讓英國車手摸不著MotoGP的邊。這種低級的指控是無知的,更轉變成進一步的自怨自艾:整個世界都在對抗我們。

MotoGP由24位車手組成。毫無疑問的是,Dorna絕對希望世界上24個最有錢的國家都派出代表,這樣每個國家都會付給Dorna一筆可觀的電視轉播費。Dorna的傳播網越廣,公司賺越多。這也是為何這家公司會經營那些類似MotoGP入門比賽、紅牛新人盃、亞洲天才盃、英國天才盃,CEV少年世界錦標賽等等。這些舉動不是Dorna的善舉,而是希望MotoGP能擴展到全球,並且提升營收。

近年來MotoGP英國站的成功也是因為基於上述原因Dorna在英國車手身上投入的時間與金錢的結果。Crutchlow、Smith、Lowes、Danny Kent、Scott Redding、John McPhee還有其他車手在GP都表現不錯,都是因為Dorna管理錦標賽或是由Dorna來贊助車隊。

其他車手想待在WSBK。那也不錯。

文章來源:MotorsportMagazine 撰文:Mat Oxley 翻譯:摩托筆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